「大台」之死?香港明星文化的生產與變化 以作家盧斯達為例
一.引言 香港明星生產的範式轉移與變化 科班出身,大台加持,是傳統明星的出身與發跡過程。傳統的明星工業似乎暗示著一種預設與特定的明星路途,使得縱使每個香港明星可能有不同的過去,但他們成為明星的過程中幾乎是同出一徹,參與主流媒體的訓練班或選美 … [繼續閱讀]
一.引言 香港明星生產的範式轉移與變化 科班出身,大台加持,是傳統明星的出身與發跡過程。傳統的明星工業似乎暗示著一種預設與特定的明星路途,使得縱使每個香港明星可能有不同的過去,但他們成為明星的過程中幾乎是同出一徹,參與主流媒體的訓練班或選美 … [繼續閱讀]
在中國的官方民族主義下,任何強調統一的都是好,反之就是壞,甚至統一與分裂的討論是帶有道德意義,例如討論港獨便是漢奸走狗等。但假如放開了民族角度,由歷史與地理出發,中國是如何形成統一,統一與分裂兩者又為中國帶來了甚麼影響,葛劍雄老師的《統一與 … [繼續閱讀]
同樣是受到中國帝國威權壓迫,不少本土派朋友或是學者會以台灣為經驗思考香港香港的前途,例如梁天琦就會強調要讀《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徐承恩老師的《鬱躁的城邦﹕香港民族源流史》書名就是向《台灣—苦悶的歷史》致敬。今天我所推介的的書,是 … [繼續閱讀]
今天是中華民國國慶。過往因為反共,因此我也曾經成了「民國膠」,認為國民黨就是正義和道統的化身。但隨著近年我對台灣歷史認識更多和對近代史了解更多後這種想法沒有再出現了。至少今天而言,民國正宗云云只是國民黨的統治工具和手腕而已。 雙十本身又是否 … [繼續閱讀]
教育局宣佈在九月二十八日開始就初中中國歷史科與初中歷史科的課程大綱改革作諮詢,並指出目前歷史科面對過於著重政治史和亞洲史,希望可以加入美國史或伊斯蘭歷史的內容,而中國歷史科希望可以更為略遠詳近。筆者對加入更多內容表示歡迎,因為這可以開拓中學 … [繼續閱讀]
「若你是藏人要穿藏裝,並要講藏語,勿忘自己是藏人。」節錄自壤塘牧民朗卓自焚前的遺書。 世上所有抗爭,即使披上了階級、普世價值的外衣,但幾乎不可能排除民族主義對抗爭者的影響。民族的尊嚴和存亡使抗爭者具從容赴死的決心,二百年的法國大革命如是、一 … [繼續閱讀]
港獨思潮在香港已經興起,由2014年港大學苑出版以公民民族主義為理論基礎的《香港民族論》,到香港民族黨的成立,民調指出有17%的人支持香港獨立,以至近日十數間中學成立本土關注組,宣揚中港區隔、香港獨立的理念。均可見香港獨立已成一不可忽視之政 … [繼續閱讀]
在雨傘革命後,和理非、非暴力抗爭似乎成為了「鳩做」、「搶光環」的代名詞。而興起的本土派的抗爭大多均是勇武的,如光復行動和年初一事件,如此一來,非暴力抗爭如示威集會等看變成消耗民氣,一無是處。但我認為非暴力行動並非完全沒有意思,反而完全排除非 … [繼續閱讀]
作為一個2015年的文憑試考生,對通識科可說是又愛又恨,沒有了通識科,我便考不進大學,但我深知通識教育科本身充滿問題。如今事過境遷,希望略談這一科如何成為了悲劇。 一. 通識教育的原意 通識教育在新高中課程成為了必修科,但其早在高考(HK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