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巧反拙的殖民主義:澳門「普教中」與身份認同
本週出現了兩起有關澳門學生與中國關係的新聞:首先在星期二,《澳門日報》以一頁頭版的篇幅,報導在對全澳十多間中學學生的調查當中,肯定自己中國人身份的認同高達72%。在今天星期四,教青局代表在電台節目《澳門講場》當中,「宣佈」了其會依香港「普教 … [繼續閱讀]
本週出現了兩起有關澳門學生與中國關係的新聞:首先在星期二,《澳門日報》以一頁頭版的篇幅,報導在對全澳十多間中學學生的調查當中,肯定自己中國人身份的認同高達72%。在今天星期四,教青局代表在電台節目《澳門講場》當中,「宣佈」了其會依香港「普教 … [繼續閱讀]
42、憊 《正字審查》:廣東話「攰賴賴」的「賴」字,據《廣東俗語考》的孔仲南先生說,其正字是「憊」。香港出版的字典,一律將「憊」注音為「備」,而不知「憊」有多個讀音,稍舊的《中華大字典》也注了三個讀音啦!近音若「備」、「敗」和「派」。廣東話 … [繼續閱讀]
37、㡙 《正字審查》:「?」字正寫是「㡙」。「㡙」,作「帷幔」解,即「帳幕」或「帘布」的意思。……「帆」與「翻」近音,遭船家忌諱,遂改用與「利」音相似的「㡙」。 《廣州語本字•卷二十八》使㡙:㡙者,帆之別名也。俗讀㡙若行李之李。《類篇》: … [繼續閱讀]
32、㝤 《正字審查》:「漏夜」的「漏」正字,是「㝤」。《玉篇》:「㝤,夜也。《詩》曰:『中㝤之言』,中夜之言也。」 《廣州語本字•卷二》㝤夜:㝤夜者,夜間也。俗讀㝤若漏。《廣雅》㝤,夜也。今謂夜間曰㝤夜,猶言夤夜也。 謬誤辨析:《廣韻》「 … [繼續閱讀]
27、睺 《正字審查》:「冇人吼」的「吼」字,是指「鍾愛」、「接受」和「看得上」也;這個「吼」正寫為「睺」。「睺」,讀「猴」,在此唸「吼」高平聲,本意「半盲」,現變為「看緊」,即「睇實」也。 《廣東俗語考•釋形體》睺:—呼鉤切。讀若口平聲。 … [繼續閱讀]
22、酡 《正字審查》:凡酒醉的,皆有昏暈的感覺,遂「酒後面紅」的「酡」,便被引申為「暈得一陣陣」的「暈酡酡」也!身體不適而有天旋地轉之感,也可稱為「暈酡酡」。 謬誤辨析:酡,《玉篇》「飮酒朱顏貌」、《集韻》「將醉謂之酡」,意謂飲酒面紅。飲 … [繼續閱讀]
17、碾 《正字審查》:「碾」,這個有「滾壓」及「研碎」意的字,國音若「嚴」,但粵音是「顏」。此字粵音讀「顏」,源自國音的「嚴」與「顏」同音之故。 謬誤辨析:碾,《廣韻》女箭切,擬成粵音/nin6/。黃錫凌《粵音韻匯》注音/nin5/,而異 … [繼續閱讀]
12、遳 《正字審查》:「遳遳脆」。「遳」,讀「岳」的上去聲,近「喔」音,是「脆弱」的意思。舊時,廣東話裏,有「花生脆」一詞。 《廣州語本字•卷十二》花生遳遳脆:遳者,脆也。俗讀遳遳若岳岳。《魏都賦》稟質遳脆。《注》:『遳亦脆也。』遳與㛗同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