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民族的精神,文字是民族的生命 – 從《機密行動:我們的辭典》看韓國人守護母語的奮鬥史
《機密行動:我們的辭典》(말모이)以日本帝國統治朝鮮的1940年代為背景,以及以1942年「朝鮮語學會事件」作為改編,故事主要敘述被日本帝國的職統治下,沒有了國家的朝鮮人也即將永遠的喪失了他們的母語—朝鮮語,而奮不顧身編寫辭典極力挽救即將消 … [繼續閱讀]
《機密行動:我們的辭典》(말모이)以日本帝國統治朝鮮的1940年代為背景,以及以1942年「朝鮮語學會事件」作為改編,故事主要敘述被日本帝國的職統治下,沒有了國家的朝鮮人也即將永遠的喪失了他們的母語—朝鮮語,而奮不顧身編寫辭典極力挽救即將消 … [繼續閱讀]
《香港地方志》編纂成書。這本書來頭不少,由董建華的團結香港基金牽頭,獲特區政府支持,結合不同歷史專業的專家學者撰寫,相信將會成為今後中小學教授香港史的根據。全書標榜「全面、系統、客觀」,著重「述而不論」,看上去也不錯,但深入到一些關鍵位,問 … [繼續閱讀]
雖然唔想講太多美國,不過當Ted Cruz反對《香港人民自由與選擇法案》,之後今次俄羅斯攻擊美國網絡,川普同蓬佩奧出現意見分歧,其實係分映咗美國面對嘅困境,首先大家一定要接受一樣嘢:「俄羅斯其實對美國都係威脅」,可能會有人覺得中國比俄羅斯更 … [繼續閱讀]
有些人看到DSE中史科這道題目,就馬上跳到1937至1945年間日本侵華,然後上綱上線,掀起一輪政治風波。教育局長楊潤雄更直指「只有弊沒有利」。 歷史沒有如果。不過,如果沒有日本右翼組織黑龍會,就可能沒有孫中山推翻滿清的事跡。事實上,孫中山 … [繼續閱讀]
最近的DSE歷史科爭議試題有關史觀「對與錯」的問題讓我想起 2019年初在《延禧攻略》爆紅之際,中國官媒《人民日報》煞有介事的發表文章〈牢牢把握清史研究話語權〉。作者周群指出「極少數學者對西方學術思潮缺乏應有的警惕,將國外歷史虛無主義在清史 … [繼續閱讀]
新聞大意: 在英國牛津郡(Oxfordshire)北部一片私人擁有的土地,考古學家最近發現了一座規模極龐大的古羅馬時代莊園遺址。這片土地位於英國班伯利(Banbury)布勞頓城堡(broughton castle)附近,目前由Martin … [繼續閱讀]
為何羅馬的早期工業化並未能發展成「工業革命」? 在上兩篇文章中,筆者概略地探討了羅馬帝國發生在公元1-2世紀的工業化萌芽,以及將之跟另一個被認為發生工業化萌芽的10-12世紀北宋進行對比。我們知道兩個文明都發展出高度發達的商業和製造業、大量 … [繼續閱讀]
羅馬與北宋的「工業化萌芽」:一段簡易比較史 上一篇文章提到,羅馬帝國在公元1-2世紀的經濟和工商業相當繁盛,甚至開始建立了歷史上最早有考古證據支持的自動化工廠Barbegal磨坊。根據計量歷史學者推算,在公元1-2世紀羅馬帝國極盛時期,羅馬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