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哲學有偈傾:絕望的自由》有感
看港台《哲學有偈傾》,談沙特 (Jean-Paul Sartre),主持人吳啟超提出一個問題,引發筆者深思。 該問題為:沙特認為人注定是自由的 (condemned to be free),必須自己作出各種人生選擇,並對各選擇負責。那麼沙特 … [繼續閱讀]
看港台《哲學有偈傾》,談沙特 (Jean-Paul Sartre),主持人吳啟超提出一個問題,引發筆者深思。 該問題為:沙特認為人注定是自由的 (condemned to be free),必須自己作出各種人生選擇,並對各選擇負責。那麼沙特 … [繼續閱讀]
我看到陳雲,在自己的面書說:「波多黎各自由州打算加入美國成為聯邦州。如果國會批准,從自由州過渡到聯邦州多了個近年例子……」之後就見到很多人濕了(流口水),和恭維一下老師。 其實早於十六日,台灣的關鍵評論網,就已經就波多黎各公投,作出分析和評 … [繼續閱讀]
絕望就是無希望。然而,人為何會無希望呢?希望總是建基於對將來之想像,希望某種想法得以落實,某件事情得以成真。偏偏人類不是上主,無法決定將來之事情,往往會事與願違。我想今天天晴,今天卻下雨;我想住在三千呎的獨立洋房大宅裡,我卻只能住在幾百呎的 … [繼續閱讀]
予近日外遊蘇格蘭高地,身處蠻荒之境,網路不通,音訊遲緩,又醉心於冬日雪境,故無閑回應盧斯達所謂之悲觀理智論。如今既返格拉斯哥,則撰文略抒己見。 夫樂與悲者,情也,無理也。《詩經・小雅》<鼓鐘>云:「鼓鍾喈喈、淮水湝湝。憂心且悲 … [繼續閱讀]
說起丹麥的哲學,大家往往只會想到齊克果(Kierkegaard)。提及丹麥的文學,大家往往只會聽過安徒生。然而,二人對世界的影響似乎遠超於對當代丹麥社會的影響;齊克果開創了存在主義,成為二十世紀歐陸哲學的主流,影響著雅思培、海 … [繼續閱讀]
無論是基督新教還是天主教,基督宗教在香港的名聲都不太好,常常被指責為「離地」:終日只想著死後得到「永生」進入天國,於是就躲在教堂裡祈禱,不問世事,像諾斯底異端一樣指自己由當下的物質世界中抽離出來,遺忘了自己的存在。然而,基督宗教本來是一個入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