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論》—從日本人論到香港人論(十六)再談民族與文學貳
上文講到白居易的《琵琶行》。想起黃國彬之《聽陳蕾士的琴箏》,同樣寫人彈琴,卻有不同寫法。 十指在急縱疾躍,如脫兔 如驚鷗,如鴻雁在大漠陡降﹔ 把西風從竹林捲起,把木葉 搖落云煙盡斂的大江。 十指在翻飛疾走,把驟雨 潑落窗格和浮萍,颯颯 如變 … [繼續閱讀]
《香港人論》—從日本人論到香港人論(十五)再談民族與文學:行為→文本→重現
早在第八第九篇談論過文學之於民族建構的功用。近來發覺,這點或者係整部《香港人論》的重心,值得續談。 首先民族為何物?民族就係古今精神之交流,有人謂之「想像的共同體」,事無大小都講「想像的共同體」,然這詞彙不恰當,毫不適用於華文,莽用性質取代 … [繼續閱讀]
《香港人論》—從日本人論到香港人論(十四)留白
初夏❨寫個時仲係❩,終於見到久違的藍天。但香港的藍天畢竟都不似日本的天那麼藍。即使萬里無雲,條街依然有陣臭味,實在懷念日本。我確切地感受到要認真思考點解香港咁失敗。 東京的樓起得不太高,視野中總有藍天。雖說樹之於城市景觀很重要,但認真回想東 … [繼續閱讀]
香港人論雷聲大雨點小
三月中,受《聚言時報》編輯邀請,開個專欄。諗了一個禮拜,不如就寫香港人論,專欄名都叫香港人論。 年半前寫《我在曖昧的香港》,構思出「香港人論」的概念。當時《我在曖昧的香港》的手稿僅千五字,坐在學校的電腦室打,搭車的時候又打,食飯又用手機打, … [繼續閱讀]
《香港人論》—從日本人論到香港人論(十三)我如是看《香港文化論》
《香港文化論》乃安德烈的著作。本人幸得出席其新書發佈會,亦與安君交流幾句。我認為《香港文化論》可以解答到幾個我寫《香港人論》時的難題。 一般我們會如此描述香港文化:多元文化交融。 我對此觀念抱有懷疑: 「香港從文化上、種族上都華洋共處、中西 … [繼續閱讀]
《香港人論》—從日本人論到香港人論(十二)愛國症候群
概括香港人論,主要包括三樣嘢:對於民族自身的觀察(民族性、性格特質)、解讀(民族抑或民族性的來源及成因)、反思(尋求進步)。 從五年前反雙飛反走水貨開始已經有人講「愛港」,當初我都覺得自己係愛香港,但近排因為寫香港人論,每日都要反思人生幾次 … [繼續閱讀]
《香港人論》—從日本人論到香港人論(十)突破1%的世界線變動率
概括香港人論,主要包括三樣嘢:對於民族自身的觀察(民族性、性格特質)、解讀(民族抑或民族性的來源及成因)、反思(尋求進步)。 近排睇山崎亮的《社區設計:建構將人聯繫的牽絆》(コミュニティデザイン:人をつながるしくみをつくる),睇如何將社區變 … [繼續閱讀]
《香港人論》—從日本人論到香港人論(九)民族之根本
概括香港人論,主要包括三樣嘢:對於民族自身的觀察(民族性、性格特質)、解讀(民族抑或民族性的來源及成因)、反思(尋求進步)。 常言道一個民族最重要的就係歷史和文化,要保育。然而當那個民族無歷史又無文化,又點算? 我一直追求的係超越英殖──更 … [繼續閱讀]